维护生态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全面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内容。2018年,新疆阿尔勒地区开始实施额尔齐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为确保生态修复工程顺利实施,2019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新疆林科院、新疆畜科院申报了阿尔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机制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主要开展流域内山地矿区、平原矿区、退化河谷林草与湿地、流域内农田面源污染、退化草地等不同生态环境问题中的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下设5个专题,包括“矿区迹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关键技术研究”、“退化草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流域内农田优化配置与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技术集成与模式整合”等研究内容。 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所承担了“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主要是在探明森林生态系统维持及退化原因的基础上,开展沟植覆盖节水保墒、无灌溉荒漠造林、直播造林等技术研发与集成;研究乡土树种的壮苗培育及快繁技术;优选森林群落“近自然”保护与重建配置模式;应用分子渗灌节水造林、无灌溉种植等技术进行植被修复、更新,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示范区,探索最佳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管理模式,为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撑。 项目开展1年来,一是建设生态修复示范区428亩。9月中旬对示范区开展调查发现雾冰藜、猪毛菜、沙蓬、冰草、黄芪、灰藜、狗尾草、羊茅等为优势种,长势较好。二是依照生态修复配套关键技术开展了小区试验,为干旱荒漠区生态恢复、植被重建和荒漠化治理等提供技术支撑。三是通过前期对干旱荒漠区人工种子库制备方法、无人机飞播丸粒化种子和砂铁矿山迹地生态修复的研究,申请了3个发明专利。四是在青河县萨尔托海新盛矿业治理区、阿热勒托别镇卫东生态修复区,指导生态修复工程施工单位,利用无灌溉造林技术,完成造林170亩、180亩。 2021年,将继续按照研究实施计划,对开展生态植被重建技术研究区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开展阿勒泰地区生态修复典型区域森林生态系统调查;为阿勒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