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至20日,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所史军辉研究员一行4人在塔河中游典型胡杨林群落,开展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中胡杨林碳水通量观测场的踏查与选址工作。 通量观测场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核心科研平台。该观测场具有多学科、全要素、多层次、连续性特点,集高科技、现代技术、先进设备、高投资于一体。因此,通量观测场的选址要求极高,需具备科学性、典型性、代表性,是科研观测工作的百年大计。 通量场建设要求观测对象具备平整、宽阔、完整的下垫面,较长的风浪区。由于胡杨林群落破碎化严重,胡杨林生态站科研人员根据轮台-尉犁县胡杨林卫星影像图,初步确定较完整的胡杨林分布区域和GPS位置,冒着高温酷暑,徒步踏查水系纵横的胡杨林区,确定通量观测场位置,圆满完成选址工作。 胡杨生态系统通量观测场的建设,填补了新疆塔河流域胡杨林通量观测的空白,将为塔河流域气候变化、温室效益、森林碳汇等森林生态学研究热点提供科研平台。
|